IT 之家 3 月 18 日消息,手機電腦、儲能電池等裝置設備運作過程中,必然伴隨發熱現象。實現更有效率散熱,是多個產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。
IT 之家 3 月 18 日消息,手機電腦、儲能電池等裝置設備運作過程中,必然伴隨發熱現象。實現更有效率散熱,是多個產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。
根據新華社報道,華北電力大學科學研究團隊在新型散熱機制- 薄液膜沸騰研究方面,成功實現了超過2000W / cm 的超高熱流密度,刷新國內外目前已知的相關公開紀錄,有望進一步提升裝置設備散熱效果。此成果近日於權威學術期刊《國際傳熱傳質期刊》發表。
薄液膜沸騰,是目前國際上前沿的可實現超高熱流密度散熱的方式,即利用冷卻液在熱源表面形成的超薄液膜持續沸騰,達到高效散熱目的。
" 一些電子設備運作時,局部發熱量可達1000W / cm 以上,顯著高於常壓下沸水的熱流密度,傳統的風冷、液冷等方式無法滿足散熱需求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設備性能的提升。千瓦的電熱爐同時發熱。
華北電力大學杜小澤教授、陳林教授是團隊另兩名成員。他們介紹,在取得這項實驗突破前,國際上已知的薄液膜沸騰研究的熱流密度,難以超過 1500W / cm 。
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,在恆壓供液模式下,用於形成薄液膜的實驗樣品容易破裂失效,但改為步進增壓和連續增壓供液後,薄液膜沸騰的臨界熱流密度最終突破2000W / cm (IT 之家註:具體為2074W / cm )。由此成功揭示出,優化供液方式,可有效提升薄液膜沸騰的最終性能。該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後,可望能更好地保障電子設備、鋰電池等的安全性能。